廣西
登錄 登錄 注冊 注冊

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

400-023-1785

在線咨詢

微信咨詢

微信掃碼咨詢

微博關注

在線客服

頂部

切換欄目
選擇分類
升本政策
考試科目
考試大綱
招生簡章
報名時間
考試時間
招生計劃
專業(yè)對照
招生院校
歷年試題
分數(shù)線
成績查詢
報考流程
升本培訓
選擇地區(qū)
重慶專升本
云南專升本
貴州專升本
四川專升本
山東專升本
湖北專升本
河南專升本
陜西專升本
浙江專升本
山西專升本
安徽專升本
河北專升本
甘肅專升本
江西專升本
新疆專升本
湖南專升本
遼寧專升本
海南專升本
天津專升本
寧夏專升本
內蒙古專升本
黑龍江專升本
廣西專升本
點擊篩選
取消篩選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升本資訊 > 正文

廣西普通高等教育專升本考試大綱與說明(公安與司法大類)(2026 年版)

2025-09-16
來源:好老師升學幫
閱讀 467
導讀:公安與司法大類專業(yè)基礎綜合課考試包括刑事法律、行政法律和民事法律 3 門課程,注重考查考生對刑法、行政法、 民法等部門法的基本理論及法律規(guī)范的掌握程度,以及運用法律規(guī)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廣西普通高等教育專升本考試(以下簡稱專升本考試)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是普通高校全日制高職(??疲獙卯厴I(yè)生升入普通本科高校和本科層次 職業(yè)學校的選拔性考試, 旨在促進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成長,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考試目的是科學、公平、有效地測試考生在高職(??疲?nbsp;階段相關專業(yè)知識、基本理論與方法的掌握程度和運用所學知 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利于各本科院校擇優(yōu)選拔,確保招生質量。

公安與司法大類專業(yè)基礎綜合課考試包括刑事法律、行政法律和民事法律 3 門課程,注重考查考生對刑法、行政法、 民法等部門法的基本理論及法律規(guī)范的掌握程度,以及運用法律規(guī)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考查內容

(一)刑事法律

1 .刑法概述

(1) 了解刑法的概念和性質;

(2)掌握刑法解釋的分類及各種解釋方法。

2 .刑法的基本原則

(1)掌握罪刑法定原則的含義和要求;


(2)掌握罪刑法定原則的立法體現(xiàn)和司法適用;

(3)掌握適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則的含義和要求;

(4)掌握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的含義和要求;

(5)掌握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的立法體現(xiàn)和司法適用。

3 .刑法的效力

(1)理解刑法的空間效力的概念和原則;

(2)掌握我國刑法關于屬地管轄權、屬人管轄權、保 護管轄權及普遍管轄權的相關規(guī)定;

(3) 了解刑法的生效時間和失效時間;

(4)理解我國刑法關于溯及力的規(guī)定。

4 .犯罪概念及犯罪構成

(1)理解犯罪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掌握犯罪構成的概念及其特征。

5 .犯罪客體

(1)掌握犯罪客體、 一般客體、同類客體和直接客體 的概念;

(2)理解犯罪客體的三個不同層次;

(3)掌握犯罪對象與犯罪客體的區(qū)別。

6 .犯罪客觀方面

(1) 了解犯罪客觀方面的概念、特征;

(2)掌握危害行為的概念、特征及其基本表現(xiàn)形式;

(3)理解危害結果的含義及我國刑法對危害結果的規(guī)定;

(4)掌握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

7 .犯罪主體

(1)掌握犯罪主體的概念及共同要件;


(2)掌握刑事責任年齡階段的劃分;

(3)掌握我國刑法對未成年人及老年人案件的處理;

(4)掌握我國刑法對刑事責任能力的規(guī)定及程度劃分;

(5)掌握單位犯罪的概念、特征及處罰原則。

8 .犯罪主觀方面

(1)理解犯罪主觀方面的概念和特征;

(2)掌握犯罪故意的概念及類型;

(3)掌握犯罪過失的概念及類型;

(4)掌握意外事件的概念、特征及其與犯罪過失的區(qū)別;

(5)理解犯罪目的與犯罪動機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6)理解刑法上的認識錯誤的分類及其處理方法。

9 .正當防衛(wèi)與緊急避險

(1)理解正當防衛(wèi)的概念和成立條件;

(2)掌握防衛(wèi)過當及其刑事責任;

(3)理解緊急避險的概念及成立條件;

(4)掌握避險過當及其刑事責任;

(5)理解正當防衛(wèi)與緊急避險的區(qū)別。

10 .故意犯罪停止形態(tài)

(1) 了解故意犯罪停止形態(tài)的概念和類型;

(2)理解故意犯罪停止形態(tài)與故意犯罪發(fā)展階段的關系;

(3)掌握犯罪既遂的概念、類型及處罰原則;

(4)掌握犯罪預備的概念、特征、類型及處罰原則;

(5)掌握犯罪未遂的概念、特征、類型及處罰原則;

(6)掌握犯罪中止的概念、特征、類型及處罰原則。

11 .共同犯罪


(1) 了解共同犯罪的概念、成立條件;

(2)理解共同犯罪形式的概念、劃分;

(3)掌握我國刑法對共同犯罪的分類及其刑事責任。

12 .罪數(shù)

(1)掌握一罪的類型及特征;

(2)理解繼續(xù)犯、想象競合犯、牽連犯的概念與特征;

(3)理解結果加重犯、結合犯、集合犯、連續(xù)犯及吸 收犯的概念和特征;

(4) 了解數(shù)罪的類型。

13 .刑罰概述

(1) 了解刑罰的概念和特征;

(2)理解刑罰與其他法律制裁措施的區(qū)別;

(3) 了解刑罰體系的概念及內容;

(4)掌握各種主刑類型及特點;

(5)掌握各種附加刑類型及特點。

14 .刑罰裁量制度

(1)理解刑罰裁量的概念及刑罰裁量的原則;

(2) 了解刑罰裁量情節(jié)的概念、特征及適用;

(3)掌握累犯的概念、構成特征及刑事責任;

(4)掌握自首的概念、構成條件及法律后果;

(5) 了解坦白的概念、構成條件及法律后果,立功的 概念、種類及法律后果;

(6)掌握數(shù)罪并罰的原則及基本適用規(guī)則;

(7)理解不同法律條件下適用數(shù)罪并罰原則的具體規(guī)則;

(8)掌握緩刑的概念、適用條件、考驗期限及法律后果。


15 .刑罰執(zhí)行制度

(1)了解刑罰執(zhí)行的概念與特征,理解刑罰執(zhí)行的原則;

(2)掌握減刑的概念與條件;

(3)掌握假釋的概念、條件、考驗期限及法律后果。

16 .刑罰消滅制度

(1) 了解刑罰消滅的概念與特征;

(2)掌握追訴時效的概念及追訴時效期限的計算方法;

(3) 了解赦免的概念與我國的特赦制度。

17 .刑法各論概述

(1) 了解刑法各論與刑法總論的聯(lián)系;

(2)掌握刑法分則的體系及犯罪分類排列的依據(jù);

(3) 了解具體犯罪條文的構成情況,掌握罪狀的分類, 了解法定刑的分類與表現(xiàn)形式。

18 .危害公共安全罪

(1) 了解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概念與構成特征;

(2)掌握放火罪、爆炸罪、投放危險物質罪等危險型 犯罪的構成特征及認定問題;

(3)掌握交通肇事罪、危險駕駛罪、妨害安全駕駛罪 的構成特征與相互關系;

(4) 了解重大責任事故罪的構成特征;

(5)理解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的界限。

19 .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

(1)了解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的一般構成特征;

(2)掌握侵犯公民生命權、健康權犯罪的構成特征;

(3)掌握強奸罪、負有照護職責人員性侵罪等侵犯公


民性權利犯罪的構成特征與認定;

(4)掌握綁架罪、非法拘禁罪等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權 利犯罪的構成特征與認定;

(5)掌握侵犯公民民主權利、家庭婚姻權利的犯罪構成;

(6)理解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的界限。

20 .侵犯財產罪

(1) 了解侵犯財產罪的一般概念及構成特征;

(2)掌握搶劫罪、盜竊罪、詐騙罪、搶奪罪、侵占罪、 敲詐勒索罪等重點罪名的構成特征與認定;

(3)理解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的界限。

21.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

(1)了解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的一般概念及構成特征;

(2)掌握妨害公務罪、襲警罪、招搖撞騙罪、尋釁滋 事罪等擾亂公共秩序犯罪的構成特征與認定;

(3)掌握偽證罪、窩藏、包庇罪等妨害司法犯罪的構 成特征與認定;

(4)掌握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罪的構成特征 與認定;

(5)理解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的界限。

22 .貪污賄賂罪

(1)理解貪污賄賂罪的同類客體,了解貪污賄賂罪的 一般概念及構成特征;

(2)掌握貪污罪、受賄罪、行賄罪、利用影響力受賄 罪、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等重點罪名的構成特征及認定;

(3)理解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的界限。


(二) 行政法律

1 .行政法概述

(1) 了解行政、行政法的概念和特征;

(2) 了解行政、行政法、行政法律關系、行政主體、 行政相對人和行政第三人的概念;

(3)掌握行政機關在行政法上的權利、義務的統(tǒng)一性 和行政法律關系的不對等性;

(4) 了解行政法的淵源;

(5)掌握國家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guī)授權組織的區(qū)別。

2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

(1)掌握行政法基本原則的概念、意義、種類及其內涵;

(2)理解行政法基本原則在行政立法與行政執(zhí)法中的 重要作用;

(3)運用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分析具體行政復議和行政 訴訟案件。

3 .行政組織法

(1)掌握行政主體的概念與類型、行政主體資格的認 定、行政授權與行政委托;

(2)理解行政授權與行政委托的異同。

4 .公務員法

(1)了解我國公務員的概念和種類,理解公務員的義 務和權利;

(2)理解公務員的進入與退出機制、公務員的激勵機制。

5 .行政行為概述

(1) 了解行政行為的概念、特征、分類及分類標準;


(2)掌握行政行為的合法要件;

(3)了解行政行為的效力的概念和內容、 行政行為的 生效要件和行政行為失效的情形。

6 .行政立法

(1)了解行政立法和行政規(guī)范性文件的概念、性質、 分類及分類標準;

(2) 了解行政立法的程序;

(3)理解行政立法的效力范圍、行政立法的生效要件、 失效情形和行政立法監(jiān)督的主體、監(jiān)督方式和監(jiān)督程序;

(4) 了解行政規(guī)范性文件的含義、種類和法律效力。

7 .授益行政行為

(1) 了解授益行政行為的分類;

(2)理解行政給付與行政許可的概念、特征、 行政許 可事項及其設定、行政許可實施機關、種類和程序(包括一 般程序和特別程序);

(3) 了解行政許可的撤回、撤銷、注銷與吊銷的關系。

8 .負擔行政行為

(1) 了解負擔行政行為的法律屬性和分類;

(2)掌握行政處罰的概念、特征、種類與設定、實施 機關、管轄與適用、程序。

(3)了解行政征收與征用的概念與特征、種類與基本 制度、行政征收和征用的區(qū)別;

(4)掌握行政強制措施的概念和特征、種類和方式及 設定、主體和程序;

(5)掌握行政強制執(zhí)行的概念與特征、執(zhí)行的方式、


設定、主體和程序,行政強制措施和行政強制執(zhí)行的區(qū)別。

9 .行政機關的其他行為

(1)了解行政規(guī)劃的概念、特征、功能、類型與適用 范圍,把握行政規(guī)劃的確定程序與實施;

(2)了解行政指導的概念、特征、功能、依據(jù)、分類, 把握行政指導的程序與救濟;

(3)了解行政協(xié)議的概念、特征、功能與分類,行政 協(xié)議當事人的權利與義務,把握行政協(xié)議的訂立程序與實 施;

(4)了解行政確認的含義、特征、類別、原則,把握 行政確認的設定制度和實施制度;

(5)了解行政調查、行政檢查的概念、特征、分類與 分類標準、原則, 掌握行政調查、行政檢查的運作程序。

10 .行政司法

(1) 了解行政司法的概念與特征;

(2) 了解行政司法的主要形式及其運作程序;

(3)掌握專門行政裁判制度的原則,了解專門行政裁 判機構的受案范圍和裁判程序。

11 .行政應急

(1)了解行政應急的概念與特征,行政應急法制的特 點與功能,行政應急行為的要素、設定和分類;

(2)掌握實施行政應急行為的條件、主體、方式、程 序、依據(jù)。

12 .行政程序

(1) 了解行政程序的主要類型及分類標準;


(2)了解職權分離制度、行政回避制度、行政聽證制 度、行政公開制度、禁止單方接觸制度、說明理由制度、證 據(jù)排除制度、案卷排他制度、行政時效制度的含義和基本要 求;

(3)掌握行政程序的基本理論,行政程序法治建設的 基本原則,政府信息公開的含義、類型和我國政府信息公開 制度的基本要求。

13 .監(jiān)督行政

(1)理解監(jiān)督行政的概念和特征,了解審計監(jiān)督的基 本內容;

(2) 了解一般監(jiān)督行政的形式、主體和實施機構;

(3) 了解行政執(zhí)法監(jiān)督制度的基本內容;

(4)理解各種監(jiān)督行政類型的基本含義。

14 .行政復議

(1)了解行政復議的性質、 特征、功能和原則, 掌握 行政復議的參加人;

(2) 了解行政復議機關的確定和行政復議范圍;

(3)掌握行政復議的申請、受理、審理和決定的程序。

15 . 國家賠償與補償

(1)了解國家賠償?shù)母拍?、方式、標準和費用,理解 行政賠償和司法賠償?shù)膬群?、范圍、程序,以及國家補償?shù)?nbsp;內涵、范圍和標準;

(2)掌握行政賠償責任的構成要件、范圍和程序,了 解司法賠償?shù)姆秶统绦颉?/span>

16 .行政訴訟


(1)了解行政訴訟的概念和特征、行政訴訟與其他訴 訟的關系;

(2) 了解行政訴訟的目的和功能;

(3)掌握行政訴訟的基本原則。

17 .行政訴訟受案范圍與管轄

(1)了解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概念、依據(jù)與標準、設 定方式,掌握行政訴訟的具體范圍以及不屬于行政訴訟受案 范圍的情形;

(2)了解行政訴訟管轄的概念、行政訴訟管轄與相關 概念的區(qū)分,掌握行政訴訟級別管轄和地域管轄;

(3) 了解行政訴訟移送管轄、指定管轄、管轄轉移、 管轄異議。

18 .行政訴訟參加人

(1) 了解行政訴訟參加人的基本概念和類型;

(2)掌握行政訴訟原告的概念、范圍、認定標準、確 認和原告資格的轉移;

(3)掌握行政公益訴訟起訴人的概念和特征、行政公 益訴訟起訴人與一般行政訴訟原告的區(qū)別;

(4)掌握行政訴訟被告的概念、特征和特殊類型、確 認和被告資格的轉移;

(5) 了解行政訴訟第三人的概念和確認、參加訴訟的 程序。

19 .行政訴訟證據(jù)

(1) 了解行政訴訟證據(jù)的概念、類型;

(2)掌握行政訴訟證明標準與非法證據(jù)排除規(guī)則;


(3)理解行政訴訟舉證責任的概念與分類、舉證與證 明責任; 了解舉證時限、法院收集證據(jù)的權力與義務。

20 .行政訴訟程序

(1) 了解起訴與受理、撤訴的相關立法規(guī)定;

(2)掌握一審普通程序、簡易程序和二審程序;

(3) 了解審判監(jiān)督程序的提起和審理。

21 .行政訴訟法律適用

(1) 了解行政訴訟法律適用的概念、特征及依據(jù);

(2)理解行政訴訟中的規(guī)范適用、規(guī)范審查與規(guī)范沖 突。

22 .行政訴訟裁判與執(zhí)行

(1)了解行政訴訟裁判的定義與形式、行政訴訟執(zhí)行 的定義與類型;

(2)了解行政訴訟判決一審判決、二審判決、再審判 決的基本概念與具體類型;

(3) 了解行政訴訟判決、裁定與決定的區(qū)別;

(4)掌握駁回訴訟請求判決、撤銷判決、履行判決、 變更判決、確認判決的定義與適用范圍;

(5)掌握行政訴訟裁定的適用范圍以及行政訴訟決定 的適用范圍;

(6) 了解行政訴訟中的執(zhí)行。

23 .涉外行政訴訟

(1) 了解涉外行政訴訟的基本概念;

(2)理解涉外行政訴訟適用對象、權利義務和基本原則;

(3) 了解涉外行政案件的特別訴訟程序規(guī)定。


(三) 民事法律

1 . 民法概述

(1) 了解民法的概念和調整對象;

(2) 了解民法的性質、淵源和適用。

2 . 民法的基本原則

(1)掌握平等原則的含義和要求;

(2)掌握自愿原則的含義和要求;

(3)掌握公平原則的含義和要求;

(4)掌握誠實信用原則的含義、要求及司法適用;

(5)掌握公序良俗原則的含義、要求及司法適用;

(6)掌握綠色原則的含義、要求及司法適用。

3 . 民事法律關系

(1) 了解民事法律關系的概念;

(2)理解民事法律關系的要素;

(3)理解民事法律事實的概念和分類;

(4) 了解民事主體的概念和分類;

(5)理解民事法律關系客體的概念和種類。

4.自然人

(1)掌握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的概念和特征;

(2)掌握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的開始和終止;

(3)掌握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的概念、特征和分類;

(4)掌握自然人住所的確定;

(5)掌握監(jiān)護的概念、職責和監(jiān)護權的內容;

(6)掌握監(jiān)護人的設定方式、監(jiān)護人資格撤銷的情形;

(7)掌握成年人與未成年人的法定監(jiān)護人的范圍和順序;


(8)掌握宣告失蹤、宣告死亡的概念、條件、法律后果 和撤銷情形。

5.法人

(1) 了解法人的概念、特征和分類;

(2) 了解法人的成立、登記與終止;

(3)理解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 民事行為能力、民事 責任能力的概念、特征及區(qū)別;

(4)了解營利性法人、非營利性法人、特別法人的概 念、特征、類型及區(qū)別。

6.民事權利

(1) 了解民事權利的概念、類型及分類;

(2)理解民事權利的取得、變更和消滅;

(3)掌握民事權利行使的基本準則;

(4)掌握民事權利保護措施的分類及司法適用。

7.民事法律行為

(1) 了解民事法律行為的概念、分類和形式;

(2)理解意思表示的概念、類型和法律效果;

(3)理解民事法律行為的成立要件和生效要件;

(4)理解無效民事法律行為、可撤銷民事法律行為、 效力待定民事法律行為的概念及法律效果;

(5)理解附條件和附期限民事法律行為的概念及法律 效果。

8.代理

(1) 了解代理的概念和分類;

(2)理解代理權的性質、分類和產生;


(3)掌握代理權行使的一般原則、濫用代理權的行為;

(4) 了解代理權終止的原因和代理權消滅的效力;

(5) 了解無權代理的概念、特征和法律效果。

9.民事責任

(1) 了解民事責任的概念、分類及承擔方式;

(2)理解民事責任的減輕及免責事由;

(3)理解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

10.訴訟時效

(1) 了解訴訟時效的概念、特征和類型;

(2) 了解訴訟時效的適用范圍;

(3)理解訴訟時效期間起算的一般規(guī)則和特殊情形;

(4)理解訴訟時效中斷、中止和延長的概念、事由和 法律效果;

(5)理解訴訟時效期間屆滿的法律效果。

11 .物權

(1)理解物權的概念、特征、效力和類型;

(2)理解物權的客體,物權、債權與知識產權的區(qū)別;

(3)掌握物權保護的概念和物權請求權的概念及效力;

(4)掌握物權變動的概念、原則, 掌握不動產登記、動 產交付的概念、方式及效力。

12.所有權

(1)理解所有權的概念和主要形式;

(2)理解所有權取得的原因和所有權原始取得的根據(jù);

(3)理解所有權占有、使用、收益、處分權能的行使及限 制;


(4)理解所有權消滅的概念、原因和法律效果;

(5)理解共有的概念和類型;

(6)理解按份共有、共同共有的概念和共有物的分割;

(7)理解建筑物區(qū)分所有權的概念;

(8)理解相鄰關系的概念和種類。

13.用益物權

(1) 了解用益物權的概念;

(2) 了解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 使用權、地役權的概念。

14.擔保物權

(1)理解擔保物權的概念和特征;

(2)掌握擔保物權的類型。

15.抵押權

(1)掌握抵押權的概念和特征;

(2)掌握抵押財產的范圍;

(3)掌握抵押權的設立和登記;

(4)掌握抵押權的效力和抵押權的實現(xiàn)條件、方式;

(5) 了解浮動抵押權、最高額抵押權的概念。

16.質權

(1) 了解質權的概念、特征和類型;

(2) 了解動產質權的取得、效力和實現(xiàn);

(3) 了解權利質權的概念和可質押的權利范圍。

17.留置權

(1)理解留置權的概念、特征、成立條件及效力;

(2)理解實現(xiàn)留置權的條件、程序和方法。


18.占有

(1) 了解占有的概念及效力;

(2) 了解占有的保護方法的類型。

19 .債

(1)理解債的概念、債的分類及債的發(fā)生原因;

(2)理解債權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20.無因管理和不當?shù)美?/span>

(1)理解無因管理的概念、構成要件、權利和義務;

(2)理解不當?shù)美母拍?、構成要件及不當?shù)美畟?nbsp;的履行。

21 .合同

(1) 了解合同的概念和分類;

(2)掌握合同訂立的一般程序、合同生效的要件;

(3)掌握要約和承諾的概念及法律效力;

(4)掌握合同履行的概念及原則;

(5)掌握合同變更和轉讓的概念、特征及效力;

(6)掌握合同保全的概念、特征及功能;

(7)掌握合同終止的效力;

(8)掌握違約責任的構成要件 、承擔違約責任的形式 以及免責事由;

(9)理解合同解釋的原則;

(10)理解轉移財產的合同、提供服務的合同、技術合 同、合伙合同的概念。

22.人格權與身份權

(1)了解人格權的概念、人格權的法律關系、人格權的權


能;

(2)理解侵害人格權的民事責任形式、人格權侵害禁令 的適用條件、因違約損害人格權的精神損害賠償?shù)倪m用條 件;

(3)掌握具體人格權的概念和范圍。

23 .婚姻家庭

(1) 了解婚姻家庭法的調整對象和基本原則;

(2) 了解親屬的概念、種類;

(3)理解親屬關系的發(fā)生和消滅;

(4)理解身份權的概念和特征;

(5)理解配偶權、親權、親屬權的概念、特征及法律保 護;

(6)理解親屬權財產關系的概念;

(7)掌握夫妻共同財產、夫妻個人財產、 家庭共有財 產的認定和分割。

24 .繼承

(1) 了解繼承、繼承權的概念及遺產的范圍;

(2)理解繼承的開始及繼承權的接受、放棄和喪失;

(3)理解遺產分配的原則;

(4)理解法定繼承的概念、法定繼承人的范圍和繼承 順序;

(5)理解代位繼承、轉繼承的概念及適用條件;

(6)掌握遺囑繼承的概念和遺囑的有效條件;

(7)掌握遺囑的變更、撤銷和執(zhí)行;

(8)理解遺贈扶養(yǎng)協(xié)議的概念和特征;


(9)掌握遺贈和遺囑繼承的區(qū)別、遺贈扶養(yǎng)協(xié)議和遺 囑的區(qū)別;

(10)被繼承人債務的清償、無人繼承和無人受遺贈的 遺產處理。

25 .侵權責任

(1) 了解侵權行為的概念和特征;

(2) 了解侵權責任的概念和方式;

(3)掌握侵權責任的歸責原則和侵權責任的構成;

(4)理解侵權責任的免責事由;

(5)掌握侵權損害賠償?shù)母拍詈鸵?guī)則;

(6)掌握人身、人格損害的類型及其賠償范圍;

(7)掌握財產損害賠償、精神損害賠償?shù)母拍睢⒎秶?nbsp;及精神損害賠償金的計算、懲罰性賠償;

(8)掌握一般侵權行為及其責任類型;

(9)掌握特殊侵權行為及其責任類型;

(10)理解共同侵權行為、共同危險行為、分別侵權行 為的概念及責任形態(tài);

(11)理解有過失和過失相抵的含義。

二、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考試形式

閉卷(專業(yè)基礎綜合課合卷)、筆試。

(二) 試卷分值及考試時間

滿分 300 分,其中刑事法律 100 分,行政法律 100 分, 民事法律 100 分。

考試時間 150 分鐘。


(三)題型結構

 

題型

題量

分值

單項選擇題

45 題

每題 2 分,共 90 分

多項選擇題

24 題

每題 4 分,共 96 分

簡答題

3 題

每題 8 分,共 24 分

辨析題

3 題

每題 10 分,共 30 分

案例分析題

3 題

每題 20 分,共 60 分

三、題型示例

(一)單項選擇題

1 .被采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 的罪犯,如實供述司法機關尚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可 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該規(guī)定體現(xiàn)了我國刑法的

A .罪刑法定原則         B .罪責刑相適應原則

C .刑法適用平等原則     D.懲罰與教育相結合原則 參考答案:B

2 .下列關于行政許可的觀點中,不正確的是

A .行政許可是要式行政行為

B .行政許可是依申請的行政行為

C .行政許可申請可以以信函、電話、電報、傳真等方 式提出

D .行政許可是賦予相對人某種法律資格或法律權利的授 益性的行政行為

參考答案:C

3 .王某 16 周歲,智力超群, 為某歌舞團演員, 生活可


以自足,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有關民事行為能力 的規(guī)定,王某是

A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  B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C .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D .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參考答案:D

(二)多項選擇題

1 .依據(jù)我國現(xiàn)行刑法的規(guī)定,下列情形中有溯及力的是

A .1997 年 9 月 30  日以前(現(xiàn)行刑法生效前)發(fā)生的 犯罪,且現(xiàn)行刑法與行為時刑法對該犯罪行為的規(guī)定是完全 相同的。

B.犯罪行為由現(xiàn)行刑法生效前繼續(xù)到現(xiàn)行刑法生效后, 且現(xiàn)行刑法與行為時刑法都認為是犯罪,但現(xiàn)行刑法處罰較 重的。

C.犯罪行為由現(xiàn)行刑法生效前連續(xù)到現(xiàn)行刑法生效后, 且現(xiàn)行刑法與行為時刑法都認為是犯罪,但現(xiàn)行刑法處罰較 重的。

D .行為發(fā)生在 1997 年 1 月 6  日,1997 年 5 月 3  日人 民法院判決有罪, 處有期徒刑 10  年。該案件于 1997  年 12 月 6  日提起再審。

參考答案:BC

2 .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制法》,下列屬于行政強 制執(zhí)行方式的有

A .告誡  B .拘留  C .代履行  D .劃撥存款、匯款 參考答案:CD

3 .關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下列


說法中,正確的有

A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由其法定 代理人代理或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

B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 代理人代理或經其法定代理人簽字。

C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的民事法 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D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的民事法 律行為,或者與其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參考答案:ACD

(三)簡答題

1 .簡述不作為犯罪的成立條件及特定義務的來源。

參考答案:

不作為行為構成犯罪的條件是指:行為人應當履行特定 義務。行為人有能力履行該特定義務。行為人不履行該特定 義務,造成或可能造成危害后果。

不作為特定義務的來源一般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來自 法律的明文規(guī)定; 二是來自職務或業(yè)務上的要求; 三是來自 法律行為的義務; 四是來自行為人先行行為而引起的義務; 五是來自公共秩序和社會公德要求承擔的義務。

2 .簡述行政復議的排除范圍。

參考答案:人事行政行為;行政仲裁;民事調解或處理; 國務院的具體行政行為。

3 .簡述代理的概念及其法律特征。

參考答案:


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權限內, 以被代理人的名義與 第三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此所產生的權利和義務由被代 理人承擔的制度。

代理具有以下法律特征:第一,代理人必須在代理的權 限內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第二,代理人必須以被代理人的名 義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第三,代理人必須代替被代理人實施 民事法律行為;第四,被代理人對代理行為承擔民事責任。

(四) 辨析題

1 .所有的教唆犯都是主犯。

參考答案:

錯誤。對教唆犯是否認定為主犯,應當綜合考慮教唆犯 在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刑法第二十九條規(guī)定,教唆他人犯罪 的,應當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教唆不滿十 八周歲的人犯罪的,應當從重處罰。如果被教唆的人沒有犯 被教唆的罪,對于教唆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如果被 教唆人沒有產生犯罪的決意,或者雖然產生了犯罪決意而沒 有實施犯罪,或者被教唆人實施的犯罪不是教唆人教唆的犯 罪,則根本不存在共同犯罪的問題,教唆犯也就沒有主犯與 從犯之分。如果被教唆的人聽從教唆,實施了被教唆的犯罪 行為,則成立共同犯罪,應當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 用處罰,也就是說根據(jù)個案中教唆犯在共同犯罪的實際作用 分別處罰,起主要作用的按主犯處罰;起次要作用的,按從 犯處罰。由于教唆犯是犯意的發(fā)動者, 因此,在共同犯罪中 通常是起主要作用者,應按主犯的處罰原則處理,但在少數(shù) 情況下, 也可能起次要作用,應按從犯的處罰原則處理。


2 .公民依法獲得的行政許可受法律保護,因此行政機 關不得變更或者撤回行政許可。

參考答案:

錯誤。公民依法獲得的行政許可受法律保護,行政機關 不得擅自變更或者撤回行政許可。作出行政許可的法律依據(jù) 或客觀情況發(fā)生變化的,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機關可 以變更或撤回行政許可; 由此給行政相對人造成財產損害 的,行政機關應當依法補償。

3 .動物園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園應當承擔侵 權責任,但能夠證明盡到管理職責的,不承擔責任。

參考答案:

正確。動物飼養(yǎng)人或管理人在飼養(yǎng)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 時,根據(jù)致害動物的種類和性質,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或過 錯推定原則。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規(guī)定,動物 園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屬于特殊侵權的民事責任,適用于 過錯推定原則。動物園只有證明盡到監(jiān)管職責的,才能免責, 否則,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五)案例分析題

1.李某,在其 16 歲生日當天晚上 10 時許,偷走了一輛 汽車, 因闖紅燈發(fā)生交通事故致一人死亡。因害怕被抓,面 對前來阻止其逃跑的路人,李某繼續(xù)駕車沖撞逃離,期間致 二人死亡。

根據(jù)上述材料,回答以下問題:

(1)李某的行為是否構成盜竊罪? 為什么?

(2)李某的行為是否構成交通肇事罪?為什么?


(3)李某沖撞逃離期間致二人死亡構成什么犯罪?為 什么?

參考答案:

(1)不構成。李某盜竊行為發(fā)生在生日當天,刑事責 任年齡的計算應當從生日第二天開始計算,因此,李某實施 盜竊行為當天仍為 15  周歲,而盜竊罪主體是一般主體, 即 刑事責任年齡為 16 周歲。因此,李某不滿 16 周歲不對盜竊 罪負刑事責任。

(2)不構成。李某實施行為當天仍為 15 周歲,而交通 肇事罪主體是一般主體, 即刑事責任年齡為 16 周歲。因此, 李某不滿 16 周歲,不對交通肇事罪負刑事責任。

(3)李某構成故意殺人罪。李某的行為屬于以危險方 法危害公共安全, 但是由于不滿 16  歲的人不構成該罪。根 據(jù)刑法第十七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李某已滿 15  周歲,對故意 殺人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因此,李某沖撞逃離期間致二人死 亡的行為構成故意殺人罪。

2. 2019 年 8 月,某縣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以楊某加裝車 燈違法為由向其作出了《公安交通管理簡易程序處罰決定 書》,決定對楊某處以 300  元罰款,并向楊某送達了該處罰 決定書,但未告知其享有陳述和申辯的權利。楊某認為該決 定書事實不清、證據(jù)不足、無處罰依據(jù)并且程序違法,遂提 起行政復議。

結合上述材料,回答以下問題:

(1)根據(jù)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規(guī)定, 楊某可以向哪個機關提起行政復議?請說明理由。


(2)某縣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是否可以適用簡易程序 對楊某進行處罰? 請說明理由。

(3)楊某不服提起行政復議,你認為復議機關應當作 出何種復議決定? 請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

(1)根據(jù)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規(guī)定, 楊某可以向縣公安局上一級主管部門或者縣人民政府提起 行政復議。

(2)某縣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不能適用簡易程序對楊 某進行行政處罰。根據(jù)相關法律規(guī)定,違法事實確鑿并有法 律依據(jù),對公民處以 200 元以下罰款或警告的行政處罰,可 以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本案中罰款為 300 元,不符合相 關規(guī)定, 因此本案不適用簡易程序。

(3)復議機關應作出撤銷該行政處罰的復議決定。楊 某安裝非車燈閃光設備行為確屬違法行為,但縣公安局交通 警察大隊在違法行為認定問題上未聽取違法行為人的陳述 和申辯,程序違法,應予以撤銷。

3 .王某有一手表,委托吳某保管,吳某未經王某同意, 將手表賣給不知情的劉某。劉某購買手表后,將手表贈與其 母親周某,周某戴上一段時間后, 不慎丟失手表,被呂某撿 到并交派出所。派出所發(fā)布了招領公告,一年后,該手表仍 然無人認領。于是派出所按照有關規(guī)定將手表拍賣,被顧某 以拍賣價買下。

根據(jù)上述材料,回答以下問題:

(1)吳某與劉某的買賣合同是否有效?為什么?

(2)周某是否可以獲得手表的所有權?為什么?

(3)手表無人認領后,誰獲得所有權?為什么?

(4)誰最終獲得所有權? 為什么?

參考答案:

(1)有效。吳某無權處分手表,但劉某善意取得彌補 了缺陷,故有效。

(2)是的。劉某獲得手表所有權后,將其贈與周某, 屬于所有人處分所有財產的行為,贈與是劉某的真實意思表 示,故有效。

(3) 國家獲得所有權。 遺失物自發(fā)布招領公告之日起 一年內無人認領的,歸國家所有。

(4)顧某最終獲得所有權。通過合法拍賣取得。


留言咨詢
* 姓名
* 手機
* 所在學校
最新AV在线播放免费不卡_无码精品国应Aⅴ左线_一本二本无码专区_97人妻碰碰碰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