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協議
湖南第一師范學院素有“千年學府、百年師范”的美譽,是湖湘文化的發(fā)祥地和中國現代師范教育的搖籃之一,是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策源地之一,更是毛澤東思想的萌芽地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fā)源地之一。學校前身為南宋著名理學家張栻于公元1161年創(chuàng)辦的長沙城南書院,1903年始立為湖南師范館,舉辦現代師范教育,1912年更名湖南公立第一師范學校,1949年改名湖南省第一師范學校,2008年升格為本科,2018年批準為湖南省立項建設碩士學位授予單位,2019年列為湖南省本科第一批招生高校, 2021年教育部設立專項計劃支持我校與湖南師范大學聯合培養(yǎng)碩士研究生?,F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qū)、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單位、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試點高校、教育部卓越教師培養(yǎng)計劃改革承擔單位。
學?,F有城南書院和東方紅兩個校區(qū),占地1346畝,現有在校生2萬余人,設有13個教學科研學院、3個現代產業(yè)學院、2所附屬小學。圖書館總面積約2.8萬平方米,館藏紙質圖書近200余萬冊,電子圖書220余萬冊。
學校紅色文化積淀深厚,教師教育特色鮮明。一代偉人毛澤東在此求學、工作八個春秋,并在此從事中國共產黨的創(chuàng)建等一系列革命活動,實現了由青年學生到職業(yè)革命家的轉變、由激進的民主主義者到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的轉變。此外,還培養(yǎng)了何叔衡、蔡和森、李維漢、任弼時、張國基等一批國家棟梁,涌現了段德昌、劉疇西、袁國平、郭亮等280余名革命烈士。歷史上匯聚了徐特立、楊昌濟、謝覺哉、李達、易培基、周谷城、田漢、黎錦熙、楊樹達、辛樹幟等一批教育名師大家,涌現了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燾、張百熙、陳天華、黃興等湖湘英才。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領導十分關心學校的建設和發(fā)展。毛澤東稱贊“一師是個好學?!?,親筆題寫了“第一師范” 校名,并題詞“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學生”作為校訓。徐特立題詞“實事求是,不自以為是”作為校風。近年來,黨和國家領導人栗戰(zhàn)書、趙樂際等來校視察。
學校傳承百年師范傳統(tǒng),對接國家新興產業(yè),堅持聚焦師范教育主責主業(yè),積極拓展非師范教育;堅持小學教師教育優(yōu)勢,積極拓展其他教師教育,不斷優(yōu)化學科布局,形成了以教師教育為特色,電子信息類學科為支撐,多學科交叉融合,教、文、理、工、經、管、法、藝等協調發(fā)展的學科體系。擁有“教育學”“數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和“音樂與舞蹈學”4個湖南省應用特色學科;獲批省級科研創(chuàng)新團隊3個;建成“智慧教育關鍵技術與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兒童心理發(fā)展與腦認知科學”重點實驗室、“基礎教育信息化技術”重點實驗室等省級平臺26個。近五年,立項省級以上科研項目1200余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在內的國家項目近100項;獲省級及以上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成果獎勵18項,系列有代表性的智庫成果為服務我省經濟社會發(fā)展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
學校把牢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人才培養(yǎng)為中心,聚焦國家重大戰(zhàn)略需求,服務基礎教育和區(qū)域社會經濟發(fā)展,傳承紅色基因,堅持五育并舉,培養(yǎng)“實基礎、重應用、強能力、高素質”的具有社會責任感和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精神的復合型人才?,F有34個本科專業(yè),小學教育、數學與應用數學、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技術學、漢語言文學、市場營銷、音樂學等7個專業(yè)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yè)建設點,10個專業(yè)入選省級一流本科專業(yè)建設點。小學教育、思想政治、科學教育、漢語言文學、數學、英語等教師教育類專業(yè)聚焦教育強省建設,為實現教育現代化培養(yǎng)基礎教育領軍骨干人才;電子、通信、計算機、人工智能等信息智能類專業(yè)聚焦智造強省和數字湖南,助力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yè)高地;美術學、音樂學、舞蹈學、網絡與新媒體、視覺傳達設計等藝術創(chuàng)意類專業(yè)聚焦文化強省建設,助力長沙打造國際文化創(chuàng)意中心;市場營銷、國際經濟與貿易等工商管理類專業(yè)助力“長株潭”都市圈建設,為長沙打造國家中心城市培養(yǎng)高素質商科管理人才。先后獲國家級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37項。學校堅持開展產學研合作,區(qū)域服務優(yōu)勢明顯,與長沙市、長沙高新區(qū)、長沙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益陽市、韶山市等地方政府開展了產學研合作,與新華聯集團、三一重工、漢唐置業(yè)等企業(yè)開展校企合作。建校以來,共培養(yǎng)了12萬余名優(yōu)秀教師和其他各類人才,成為全省基礎教育和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骨干力量。
學校構建“引、育、留、用”高層次人才建設機制,按照“靶向引強、存量提能、短板補齊”的思路,建設了一支師德高尚、學術精湛、愛崗敬業(yè)、樂于奉獻的高水平師資隊伍。現有在職教職工130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1098名,正高級專業(yè)技術職務112人,副高級專業(yè)技術職務314人,博士352人。擁有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省新世紀121人才工程人選等47人,1個教師團隊入選教育部首批“全國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對外合作辦學水平不斷提高。先后與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奧地利、俄羅斯、韓國、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家的19所大學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與北京師范大學、湖南大學、陜西師范大學、湖南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湘潭大學等國內院校開展合作共建。
新時代,新師范,新使命。2021年5月,學校召開了第二次黨代會,對未來五至十年的發(fā)展進行了謀劃,提出了“一四”發(fā)展戰(zhàn)略:力爭通過十到十五年左右的努力,把學校建成特色鮮明的師范大學;全面推進“紅色一師、品質一師、活力一師、幸福一師”建設。在新的起點上,學校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認真貫徹落實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永葆“闖”的精神、“創(chuàng)”的勁頭、“干”的作風,全面推進學校高質量發(fā)展,為服務“三高四新”和“強省會”戰(zhàn)略,建設現代化新湖南作出更大貢獻!